如何提升視頻剪輯藝術和剪輯節湊?
哈嘍各位小伙伴,本期我們來講講如何提升視頻剪輯藝術和剪輯節湊?看完你肯定會有所收獲的。
一、提升自己的剪輯思維
剪輯流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做筆記,對于那些需要較長制作周期的大型電影或者項目來說更是如此。
特別是在制作一部紀錄片的片頭時,發現自己沒有靈感、工作停滯不前。在嘗試過多種方法之后,還是覺得自己在白費力氣。
于是,決定回頭看看自己在其他項目上的筆記,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一些靈感。就找到了自己以前的筆記,它們能夠幫我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向。這些思路是獨創想法的結合,很容易能激發我們的創意和想法
1.剪輯思維和理念
銀幕就像是一個鑰匙孔,觀眾要透過鑰匙孔瞥見你的角色和故事。在你剪輯電影的時候,你需要將自己放到門外的位置,站在觀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能夠將故事中的要點放到觀眾眼前,你就能為接下來的整部電影定下基調。
電影最開始的幾個場景是至關重要的:你是在表達自己要使用的電影語言;這部電影會說出怎樣的電影“方言”。我認為電影的第一卷可以說是你整部電影的基石。現在我不是說每部電影都需要有開場的字,但是開場片段(或者是整個第一卷)都會講到關于電影的很多內容,以及你打算如何與觀眾交流。
2.情節、主題
很多人經常會混淆故事的大意、情節和主題,故事的情節只是正在發生的時刻(動作),而故事的大意通常會貫穿整個故事的情節當中。
我對此的理解,可以以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閃靈》為例。故事的情節非常簡單:冬天大雪封路,杰克一家三口在一處偏僻的旅館過冬,慢慢地杰克開始得了一種怪病,并開始折磨自己的家人,直到后來被困在旅館外面一個結冰的迷宮中。但從這些情節中揭示出的主題就復雜得多了,因為這不僅僅是一部殺人恐怖片那么簡單。酗酒、家庭不和以及家庭暴力這些主題已經深植于故事大部分內容中(從紀錄片《Room 237》來看這些主題更加深刻)。而這部主要講什么的是什么,也就是所謂的大意,則是當人們將內心的惡魔釋放出來后,會對他人和自己造成傷害。
3.頭腦靈活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周密的計劃比任何一部電影都非常重要,同理也適用于剪輯室和拍攝現場。但是如果我們過于死板地依賴計劃,不懂得靈活變通,那么就會不斷積累問題,最終導致失敗。比如推拉鏡頭有問題,或者蒙太奇手法沒能正確地講故事,那么此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對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有清晰的想法,并且具備推倒重來的能力,和堅定自我的意志力。
4.意見收集
你在完成電影的過程中,最好的一個“工具”就是測試觀眾(首批觀影的人)。在你的電影正式公開之前,能夠聽到一些特別私人的反饋是非常不錯的。通常他們會是你的編劇或者導演,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參與電影的程度會跟你差不多,對于故事的理解也跟你差不多,所以你們可能都會忽視同樣的一些問題。此時,你的選擇最好是找一兩個懂行的朋友,并且他們還愿意根據自己的觀影感受向你提供一些真誠反饋的人。
能夠找到電影業界的專業人士來評價固然是很有幫助的,但是任何有正常思考能力以及電影知識的人都可以做好這個工作。有效的反饋能夠快速將電影推向正軌,但不當的反饋也會讓你誤入歧途。而且電影制作是一項非常寂寞而且困難的工作,所以偶爾跟公司以外的人交流交流也是不錯的。
5.黃金法則
如果將所有這些建議濃縮成一條法則的話,那么就是一點:“不要想太多,放膽剪下去就是了。”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只是老生常談,但在你一籌莫展的時候,這個建議反而能夠讓你打起精神。要避免“太過多慮導致思想麻木”,或者“不要想太多了!”,
不管你是否同意,我依然認為這點非常好地總結了我現在的剪輯思想,而且我相信它夠用在劇情片和紀錄片當中。
這些技巧雖然看起來比較寬泛,而且也比較傾向于你在搜集電影資料、準備剪輯的過程中,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這些建議能對你的工作有所幫助。
二、如何提高影片的節奏
剪輯節奏如何培養?
我們先了解什么是節奏,很多剪輯師的性格比較“急“,所以在剪輯時也喜歡“快”,在剪輯中的作品大多數都是快切鏡頭,就算是較緩的影片類型,平均的鏡頭長度也很短。
也有剪輯師的性格屬于慢熱型,所以在剪輯作品中很多鏡頭也是不急不慢,就像紀錄片一樣。
所以,只追求一種節奏的影片,實際上是沒有節奏的。一部影片節奏可以體現在音樂中的節奏、鏡頭的長短對比、故事的起承轉合。一部影片的節奏就像過山車一樣,有緩有急,有緊張又舒緩,所以,我建議一部影片無論類型如何,首先節奏上要有急有緩,有快有慢。
哪里快?哪里慢?這應該是剪輯師最頭疼的地方,所以我從兩種類型說。
第一種類型片:商業片,故事劇情成分少。
例如廣告TVC,無論是產品還是明星的演繹,都成了很多廣告TVC的主體,實際上這一類的劇本并非像故事片,劇本中的起承轉合、故事、人物、情境都很明顯。而廣告TVC的節奏、剪輯、混音以及最終成片效果,基本就是靠剪輯師來完成,
音樂的節奏:剪輯之前,要選好音樂實際很難,除了風格要對,還有一點就很重要,你選的音樂本身節奏中緩和急就比較明顯,一首音樂可能好聽,但是要配合鏡頭剪輯起來就不一定就很合適,選好音樂后,就可以組接,例如三分鐘的音樂組接后一分鐘,那么這一分鐘中至少要包含兩個節奏的起伏。
緩入- 漸強 - 戛然而止 - 漸強 - 高潮 - 重音
你能看出上面一段中節奏的起伏嗎?
畫面的節奏:畫面多半都要跟著音樂的節奏進行轉換剪輯方式,所以,先搞懂音樂的節奏,然后根據畫面進行改變,可以嘗試著在一個長鏡頭過后用幾個特寫或者較近的景別進行快切,但是單有快切的話,會感覺非常干,所以要適當加入一些特技音效,來襯托快切營造氛圍。
很多剪輯師玩節奏,但是感覺節奏又不是很明顯,多半都是“快“出現了問題,在這里我們建議,快和慢的鏡頭對比要明顯,快切的鏡頭,我們建議一般為2-5幀即可。
第二種類型片:故事片,電影、微電影
在電影或者微電影中,實際上節奏就沒有上面類型片那么簡單了,這里的節奏存在于生活中,因為電影本來講的就是“人”,所以,人在不同的場景做不同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節奏,比如飯桌上,一家人吃飯,爸爸吃的急,媽媽吃的慢,你如何用剪輯表現出兩者在同一時間不同的節奏?
很多電影剪輯師,平時無論干什么都會仔細觀察,為的就是把電影中的人物、故事剪輯的真實,如果你覺得很假,表演很假,剪輯很假,那這個影片就會大打折扣。
電影本來就是把一天或者一段時間濃縮在兩個小時的藝術,所以節奏基本都是靠劇情來體現,并非靠一首歌、一個音效。
所以,要剪輯好電影的節奏,不如剪輯好電影的起承轉合,把故事剪輯的扣人心弦,那么自然電影就有節奏了。在這里教給你一個小技巧,無論挑選電影中的人物,還是剪輯人物,可以把事情放在自己身上考量,在看看演員的表現,哪一種表現比你的反應更加夸張一點,以此來衡量,你就會把故事剪輯的更扣人心弦且真實。
本期內容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對各位小伙伴有所收獲~
轉載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作任何商業用途

全部評論


暫無留言,趕緊搶占沙發
熱門資訊

【Pr基礎教程】如何在pr中添加文本--使用文本工具...

學習視頻剪輯的好處有哪些?

13個PR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學員采訪丨華南農業大學的師兄教你怎么選好的培訓機構!...

個人專訪|影視行業水太深?總監導演級師兄幫你疑難解答...

影視作品中,臺詞如何剪輯?

【影視行業】視頻號動態話題標簽怎么打?

PR中Looks預設存放目錄及導入方法有哪些?...

抖音上的教學收徒坑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