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好習慣?
UI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好習慣?認真觀察,成功的設計師都會有很多良好的習慣,一個習慣的養成似乎很難,需要強大的自律精神和意志力,但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可靠的生理學基礎的簡單方法,它的工作機制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組成的習慣回路。那么,今天和繪學霸小編一起了解下:UI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好習慣?
UI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好習慣?
1、文件整理
我們把自己的設計文件在移交下一個流程環節或上傳至共享平臺(給別人看)之前,一定要將文件夾整理命名并刪除空白和隱藏圖層(ps中兩個隱蔽但超實用的功能—圖1)。
這項工作看起來沒多大必要,卻是充分體現設計師專業性的小細節。聽到過一個設計師講述:接到一個報價不菲的設計私單,很開心,但做到最后沒有收到一分尾款。我想每一個客戶收到這樣隨意的設計文件時心里都是哇涼哇涼的,真的對這位同行心疼不起來。
這個悲傷地故事告訴我們,從細節著手重視個人品牌形象整理,這個真能影響到客戶對你的作品打分。
2、靈感庫
設計沒有捷徑,每個細節處理呈現都是作品輸出達到一個量級和點滴磨練的積累,靈感也不是無緣無故迸發或純靠天賦,而是源于日常所見所聞所想,在某一特定時刻的集中表現結果。靈感是很虛幻的呈現,可能沒法控制它迸發的時間,但可以通過整理方法刺激提高它的迸發頻次。
以上是我的部分靈感庫文件夾整理,僅供參考,分組和命名方式完全依照自己的習慣記憶和搜索方式來定。
這種做法的兩個目的:一是在自我腦暴發散聯想時,能在腦海里或在自己的靈感庫里最快速地找到可參考對象并加以組合(“參考”是“借鑒”和“抄襲”之間的蜜汁分界線),二是讓自己持續不斷的去閱覽更多更新的設計作品。
靈感庫搜集來源我喜歡Dribble、Behance、pinterest、花瓣、Google的Panda插件)等,每天刷,大量的閱覽,搜集喜歡的需要的,并隔一段時間重新瀏覽自己的文件夾,做刪減工作,刪去覺得已經過時了的、爛熟于心的、沒用的。眼高手低、好高騖遠不是什么好詞,但對設計師來講,意識先于行動,眼要向高看,即使達不到那個段位執行標準,也要有那個段位的評判水平,對時下流行的設計表現形式有最敏感的認知,習慣成直覺。
3、思考整理
最近有讀一本《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DDC圖書館有藏)日本鬼才設計師由設計工作引發的整理思考,真的是一種可以一勞永逸影響到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整理法,他將整理分為三個層次:空間整理、信息整理、思考整理。從易到難手把手教你整理隨身物品—整合用戶需求信息—整理思維、語言至可視化。在他看來,設計都相通,各種跨界設計里,沒有什么沒法用“整理”二字能解決的問題。
B方案:備胎用好了也能逆襲
最早有的這個做法是源于對自己A方案的不自信,覺得不能足夠壓倒性說服客戶,多一種方案至少在態度上是能加分的。后來有了這個習慣,發現更多時候B方案比A方案更完善更合理,逼一逼潛力還是有的,就算逼不出更完美的方案,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你可能已經為A方案想好了一百種“忽悠”方法了。
那么,今天關于UI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好習慣?的分享就這些了。自我更新的過程需要打破常規、重塑自我,這里提到的重塑不是改變性格;這是一個投入實踐的過程,讓我們回首過去的自我,重新排列優先級,去探尋真正或新發現的興趣。
如果想學習了解UI設計更多干貨資訊,可以下載繪學霸App,海量視頻教學,一步一腳印,零基礎變大神,專業學習教程,業內優秀名師現場錄制1080P超高清畫質,你不會錯過任何一個細節處理。精選高品質課程只為你學得更好。每天都有海量的新課程視頻等你來學。

全部評論


暫無留言,趕緊搶占沙發
熱門資訊

【海報設計】10種字體排板技巧,讓你的海報設計更高級!...

提高Banner圖點擊率的幾個小技巧

如何設計出一個LOGO?

UI設計師和ued設計師的區別是什么?

深圳圖文設計培訓學校哪家比較好?

低學歷學ui設計有沒有用?

百度文庫會員體驗框架升級有那些不一樣了?...

設計中關于左右滑動的思考

UI設計師與交互設計師的區別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