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影遇到世界名畫?
靈感(inspiration)是大腦中產生的新想法(new idea)靈感的產生具有隨機性、偶然性它通常是可遇不可求我們不能按主觀需要和希望產生靈感也不能按專業分配劃分靈感的產生任何能正常思維的人都可能隨時產生各種各樣的靈感。
創作需要源源不斷的源泉 ,當你的創作遭遇瓶頸 ,不妨看看其他藝術形式的作品 ,它們經常會給你帶來奇思妙。是不是也會發現某個電影畫面是在模仿熟悉的藝術品呢?現代電影中有多少是在其他藝術形式的熏陶下誕生的呢?
▼讓·希波呂忒·弗朗德蘭《坐在海邊的男孩》▼保羅·托馬斯·安德森《血色將至》
電影人Vugar Efendi長期以來一直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但是并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后來,當看到愛德華·霍普的畫作《鐵道旁的房屋》時,他突然發現希區柯克的電影《驚魂記》中有個場景竟然和畫中這幢房子十分相似。
▼愛德華·霍普《鐵道旁的房屋》▼希區柯克《驚魂記》
這時,Vugar意識到以前看過的不少電影畫面原來是在向名畫致敬,于是,他開始搜集更多的案例,匯集成短片“電影遇見藝術”(Film meets Art)。
從文藝復興早期的大師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到拉斐爾前派的代表畫家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還有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筆下的拿破侖,Vugar Efendi都能從現當代的大銀幕作品中發現它們的蹤影。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卡爾·齊曼《吹牛伯爵歷險記》
▼雅克-路易·大衛《跨越阿爾卑斯山圣伯納隘道的拿破侖》▼索菲亞·科波拉《絕代艷后》
讓·呂克·戈達爾、希區柯克、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昆汀·塔倫蒂諾……,可以看到各路不同風格的電影大師們,是如何在繪畫藝術中捕獲了他們的繆斯,從而創作出了一個個電影史上的經典鏡頭。
▼安格爾《小浴女》▼讓-呂克·戈達爾《受難記》
▼諾曼·洛克威爾《免于恐懼的自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太陽帝國》
▼托馬斯·庚斯博羅《藍衣少年》▼昆汀·塔倫蒂諾《被解救的姜戈》
偉大的藝術家,如梵高、卡拉瓦喬、維梅爾等,在用光影、色彩、構圖、人物表情來講故事這方面絕對都是天才,這對于尤其擅長處理光影、構圖,極具創造力的電影制作者們來說,都是值得挖掘的經典教材。
▼達芬奇《最后的晚餐》▼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性本惡》
▼安德魯·魏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泰倫斯·馬力克《天堂之日》
▼亞歷克斯·科爾維爾《太平洋》▼邁克爾·曼《盜火線》
▼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奧菲莉亞》▼拉斯·馮·提爾《憂郁癥》
▼馬克·夏加爾《空中的戀人》▼喬納森·格雷澤《性感野獸》
電影畫面是動態的,繪畫作品是靜態的,但歸根結底,電影也是由一幀幀靜態圖片所組成的,不同形式的藝術之間不會有無法逾越的界限,它們可以相互轉化、碰撞、融合,并激發出新的創意。
▼奧德·納德盧姆《黎明》▼塔西姆·辛《入侵腦細胞》
▼雅克-路易·大衛《馬拉之死》▼亞歷山大·佩恩《關于施密特》
電影完美主義者會追求每一幀都美如畫。著名導演大衛·里恩(David Lean)曾說過,每一幀畫面都應該可以從電影里直接截取出來,裝裱后掛在墻上。
▼弗朗西斯科·戈雅《用棍棒對決》▼比格斯·魯納《火腿,火腿》
▼格蘭特·伍德《嫩玉米》▼特瑞·吉列姆《魔法奇幻秀》
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是相互影響藝術創作,就像上面這些向名畫致敬的電影作品一樣新視角下的經典藝術也會變得愈加妙趣橫生 。當然,電影只是表達藝術的一種媒介。創作得思維永遠都不是固定化的,需要做大量的“聽、說、讀、寫”去豐富自己的感官與想象。
不論是繪畫,電影還是生活 ,我們都是在尋找探索 ,形狀、光影、顏色、純凈
最后推薦一部從畫中走來的電影
雪莉:現實的愿景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Hopper式孤獨,都市人的寂寥常態。
Edward Hoppr—愛德華 · 霍普
1882—1967
轉載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作任何商業用途

全部評論


暫無留言,趕緊搶占沙發
熱門資訊

動漫女生的胸部這樣畫,簡直不要太好看!!!...

韓國畫師DSマイル作品

教程 | 一份拯救小白的五官教程合集

畫渣保姆式教程—二次元插畫的頭發怎么打光和上色?...

椅子透視圖怎么畫?坐著的動漫人物怎么畫?...

不一樣的韓式畫風,這個人的線稿帥爆了! 韓國畫師Woo Kim...

向國慶敬禮的漫畫人物怎么畫?

板繪第1步,新手勾線必須掌握的那些套路!...

插畫發展的現狀與展望 !
